池田屋
「池田屋」據推測建於日治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創建主為日人池田兵太郎,建造匠師以大木匠師鄭孟紅為首,共同參與的匠師尚有木匠李谷俤、羅房玉、以及土水匠師鄭金官等人。
背景及文化價值概述
高雄沿山地區因採樟腦事業,移住居民日漸增多,明治41年10月,蕃薯藔廳於六龜地區成立新支廳,成為帝國殖民的邊界,亦是原漢分界的前緣。隨著山區的開發,限縮原住民的活動空間,加上開採樟腦的過程中與原住民常產生糾紛,造成該地區的蕃情並不穩定。
日人為了發展樟腦事業,對全臺的樟樹林地進行嚴格管控,為了有效隔離及驅逐這些他們口中的「蕃人」,日本人加派警力部署,大量日人進出,池田屋其主要功能在接待外來日人、軍隊駐防或供作日警宿舍之用。
池田屋做為平地進入六龜山地部落之日軍警唯一的招待所與休息處所,在高雄縣日治時期山地區域開發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據訪談及戶政資料得知,池田兵太郎從事養豬業,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7月19自豬圈涉水返回池田屋時不慎被溪水沖走而過世。其後,池田屋即由其女兒池田美代及女婿池田秋好接手經營,直至戰後一年(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年)池田舉家返回日本後,因池田屋係池田兵太郎向六龜農會信用組合貸款所建,池田家返回日本時貸款尚未還清,故而產權遂移轉為六龜農會信用組合所有。
光復後產權移轉為六龜鄉農會所有,民國四十八年又移轉高雄客運之客運站,成為外地進入本區(包含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之總轉運站;其不僅為本區之重要交通設施,更是住民外出工作、求學的共同記憶,與為本區全體居民甚至臨近山地聚落住民生活息息相關。
現有形式格局仍維持原貌,房內的相關設施(例:榻榻米、壁櫥、小桌、廁所等)亦保留完整,係目前臺灣地區難得一見的保存完整之日式旅社建築之案例。
池田屋於2003 年9 月8 日登錄為高雄縣歷史建築,登錄理由為:
1.建於日治時期,與六龜之日治時期歷史及樟腦產業發展史有密切關係,具歷史意義。
2.除屋面外,牆體構造及空間、形貌等仍保留原有樣式,室內之被櫥、窗台等亦多維持原貌。
3.本建築過去曾為旅社、車站等用途,修復後將在觀光、文化上具有再利用發展之潛力。
資料來源:
高雄文獻第9卷第2期〈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稇源商店六龜支店暨洪家家族文書史料介紹〉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編
〈六龜歷史影像誌-起家 六龜里老相片集〉六龜區公所編
〈北客㈥龜採樟史蹟聚落整體環境保存營造計畫〉高雄市政府客家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