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本區沿革

     

    本區地名沿革
    六龜有十二個里包括新寮、新威、新興等三個客家里(六堆之右堆),以及文武、義寶、六龜三里,其他尚有大津、中興、興龍、新發、荖濃、寶來里。各里內又有一些特殊地名,介紹如下:

    一、新寮:新寮里有新寮、九兄弟等聚落。新寮人大都是從美濃區、屏東縣高樹鄉遷居而來,隔荖濃溪與高樹鄉之舊寮相對,故稱新遷居地為新寮。

    二、新威:舊名新彌庄。

    三、二埤仔:即本區新興里二坡。新興、新威里一帶有「仙人圳與黃仙人」傳說。

    四、六龜里:為現在的六龜里、義寶里、文武里以前併稱名。六龜里包括舊有的庄頭、社二分、紅水坑三個聚落。

    五、義寶里:舊名田埔及今六龜完全中學前,龜王岩及自來水廠一帶。

    六、文武里:於民國五十九年從義寶里劃分出來。

    1. 香蕉寮仔:仔沿著184號公路往旗山方向走,現在加油站附近,以前為香蕉集貨場,故舊名「香蕉寮仔」。
    2. 舊庄:到牌樓附近,靠山那側,以前為平埔族舊部落,故有「舊庄」之名。
    3. 木瓜坑:靠溪側,因有野生土木瓜如檳榔樹高,故舊名「木瓜坑」。
    4. 錦安:舊垃圾掩埋場,即今之柴頭坑溪,舊名「錦安」。
    5. 狗寮:今之復興巷舊名。附近廟宇有二其中慈惠堂位於小溪側,沿廟旁小溪進入山中,溪流切山而流兩岸礫岩層壁高險峻,溯溪前行百公尺可見三個人工穿鑿的洞穴,據在地傳說,此地原為平埔族聚落,早期與山地原住民時有糾紛與征戰,原住民與平埔族互相戫首對方之人頭,甚至於煮食對方屍體,稱之為「控嘎儡人嘎」,意指燉煮人肉,因燉煮時間長,湯汁形成膠凍樣;又據聞人之腳底板味道與口感最佳。目前洞旁尚有甕裝之殘留人骨遺骸,值得人類學考古研究。

    七、興龍里:日據時代統稱「土龍灣」;原來名為「土龍」,因戶政造冊時誤登「土龍」,故有「土龍灣」之名。興龍里舊名土龍村,民國六十一年更名為「興龍村」;有土?、圳頭埔、舊潭、大苦苓四個舊聚落。

    八、中興里:包括中庄、山腳、尾庄、草坔等聚落。目前山腳、尾庄、草坔此三部落的門號均稱尾庄。

    九、新發里:日據時代的行政區名叫新開,包括新發、獅額頭、新開三個聚落。新開是新發村的發源地。新發舊名「塚仔埔」,因名稱不雅,又是新開發的地方,乃更名為「新發」;又一說,新發舊名「TEOUN-埔」,源自當地平埔族部落常於該地舉行祭典跳舞之地,另有一小地名,「花窯」為昔日燒製石灰之處。獅額頭則是指過獅額頭大橋位於荖濃溪另一邊的聚落,現在地址名稱為獅山巷,為邱貴春鄉長任內更名,當地居民仍通稱該地為「獅額頭」。

    十、「荖濃里」、「寶來里」:舊時併稱荖濃村,到民國四十二年寶來村才獨立設村。荖濃里包含「水冬瓜」、「蠻仔埔」、「下荖濃」、「頂荖濃」、「直瀨」、「田營底」等舊部落。「水冬瓜」是從新發大橋到往彩蝶谷的叉路口。「蠻仔埔」是「蕃仔埔」之諧音,位於水冬瓜至第一號橋之間。田營底據說是日據時代的練兵場,因靠溪邊,光復後闢為稻田。

    十一、寶來里:包括「大埔」、「檨仔腳」、「寶來」、「囌囉婆」、「囉囉埔」等舊部落。

    1. 「大埔」包括現在寶建路兩側,加油站、妙通寺附近。據說以前這裡長著幾棵大芒果樹,所以居民就叫這地區為「檨仔腳」。
    2. 「寶來」包括寶來一號橋至二號橋間及竹林山坡地,寶來舊名日語音「還賴」,光復後再取諧音寶來。
    3. 「囌囉婆」、「囉囉埔」 均係平埔族語。「囌囉婆」位於新寶 路及保安宮附近,「囉囉埔」則指寶來二號橋以北至「牛相鬥」岩石間的部落。

    十一、寶來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1. 一是曾有一位知縣聽聞此地有溫泉,特地搭乘轎子前來泡溫泉,但因路途遙遠難行,到了這裡已是天色漸黑,看不清這裡的一切形樣。第二天清早醒來驚見景色之美,宛若蓬萊仙境,而連續大讚道「蓬萊、蓬萊」,因其帶有濃厚鄉音之故,而被誤聽為「寶來、寶來」,此行之後,為了形容此地方,乃以寶來稱之,進而流傳,成為寶來由來的傳說。
    2. 另一說法,是寶來因位於荖濃與寶來溪的會合點上,形成凸出兩溪河域交會處的一塊陸地,狩獵之人追蹤獵物至此,獵物被逼到這塊凸出的陸地時,三面環水便無退路可逃,而一舉被擒,所以狩獵者只要到這裡,福氣就跟著來,而共同稱之為福來之地,因由台語之福來誤為寶來之音而流傳。
    :::
    ▲開啟 ▼關閉